戒菸 治療阻塞性肺疾良方

2009011622:55

老菸槍的咳嗽、有痰、喘氣症狀,往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趁著菸害新法將加重罰責,不如趁早戒菸。

台灣大學附設醫院胸腔部主治醫師郭炳宏說,不少老菸槍認為咳嗽有痰只是菸咳,因此輕忽慢性阻塞性肺疾。

郭炳宏說,相關研究也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疾者常合併全身肌肉削減,在「用進廢退」的原理下,病人一運動就喘,愈喘愈不想運動,愈不動就肺功能愈差,肌肉就削弱,形成惡性循環,最明顯的是大腿肌肉萎縮,腿勁變差。

他指出,根據一項37個國家、5993名病人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如能在第二期,就接受治療,治療效果最佳,如果配合擴張劑的使用,可以延緩肺功能惡化、提高存活率,並改善生活品質。

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楊泮池指出,許多老菸槍往往等到喘不過氣來才去治療,都已經到了第三、四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需要與呼吸器為伴,所有的治療方式都希望患者要戒菸,因為戒菸正是最有效治療方法。

對於40歲以上的老菸槍,或是常吸入油煙、二手菸的民眾,郭炳宏建議,應該每年接受一次肺功能檢查,如果有「咳、痰、喘」等症狀,更應提高警覺,不要拖到走路、爬樓梯會喘,屆時可能為時已晚。

抽菸是傷財傷身,抽菸百害而無一利,萬一不幸罹患肺癌,就連治療的困難度都比非吸菸患者還高。

臨床發現,對於有抽菸習慣的肺癌患者來說,服用某些治療肺癌藥物,效果相當有限。如果不抽菸的話,治療效果就會好一些。為何治療效果會有不同?台北新光醫院胸腔內科部主任高尚志表示,確實機轉仍不明顯,但菸還是少抽,或是不抽的好。

高尚志強調,近幾年來,肺癌穩居台灣地區癌症死亡的第一名,不管男性、女性都是如此,罹患肺癌的主因就是抽菸,約有八成五的肺癌患者是因為長期抽菸,而導致肺癌。

目前治療肺癌的策略,首先讓患者施打第一線化療藥物,不過,大約只有四成有效,腫瘤逐漸縮小。到了第二線,則有「艾瑞莎」、「得舒緩」等標靶藥物。

過去的標靶藥物對女性、非吸菸、肺腺癌患者,治療效果較明顯。至於男性、有吸菸、非肺腺癌患者的反應率較低,因此,吸菸的肺癌患者需要接受標靶治療時,醫師都會將吸菸因素納入療程規畫考量。

在一項國際性研究「BR.21」證實,新一代標靶藥物「得舒緩」除了對於非吸菸者反應較明顯之外,對於較難治療的吸菸者,也有部分患者能夠獲得控制及改善。

高尚志指出,「艾瑞莎」、「得舒緩」都是很好的標靶藥物,不過,對於抽菸肺癌患者來說,醫師比較傾向選擇「得舒緩」。

高尚志提醒,抽菸壞處一大推,除了容易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動不動就喘,呼吸困難,有些人還因為抽菸而引發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