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植導電體 癲癇患者重拾正常生活

2009040809:33

 

「在頸部兩側迷走神經裝置導電體,可有效抑制癲癇患者不正常發電」。台灣台中榮民總醫院為15名癲癇患者植入迷走神經刺激器,發現無論在發作時間、強度、頻率上,平均都能減緩五成以上,甚至還有患者智商上升。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李旭東表示,癲癇是因腦部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且無法抑制發作所造成的疾病。治療上可透過藥物、手術與飲食控制。凡藥物控制無效且有多處放電病灶的患者,可接受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

因接受迷走神經刺激術獲改善的歐姓癲癇患者,今年17歲,他是唸小三時因感冒病毒併發腦炎造成癲癇,術後不僅學習成績進步,癲癇發作由每周一次,降至僅有情緒興奮時才發作。

李旭東指出,一名深受癲癇困擾15年的少年,平均每月總會發作四至五次,發作時不僅說話不清、全身抖動,甚至失去意識,父母曾試過針灸、中藥與五榖湯等方式治療,但都治標不治本。經手術治療一年後,患者不僅發作時間、強度、頻率大幅減少,還能獨自到外地唸書,獨立出門打工賺取生活費。

另有20歲的患者,以前每周癲癇至少發作二至三次,接受神經刺激術治療後,發作頻率也大幅降低至每月一次,終於可重返正常生活。

李旭東表示,有別於開顱手術,迷走神經刺激術的手術部位是在左頸與左胸,原理是利用24小時的定量電衝,傳到左側頸部的迷走神經,再傳送至大腦,減低腦部不正常放電產生,達到控制癲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