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經飽 減肥見效

2009070502:18

     

 

很多人想盡辦法控制體重,即使短期獲得瘦身效果,卻無法保持成果,時間一久又恢復原樣,弄得屢試屢敗,最後只得責備自己意志力薄弱。但據專家說,減肥無法成功與意志力的關係不大,最大的關鍵是人們對自己的生理機能缺乏瞭解,不知道如何降低饑餓的感覺,因而無法有效長期控制體重。

康乃爾醫學院體重控制計畫主任艾隆(Louis Aronne),在他寫的「瘦身」(The Skinny)一書中說:「控制體重最大的障礙是在生理機能,而不是意志力。」他指出,一般人屢次嚐試控制體重都無法成功,最大的問題是他們永遠不覺得飽,這是因為他們約束體重的生理機能未能正常運作。

科學家已經發現,人體會分泌一種稱為「瘦素」(leptin)的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是人體控制體重機制的關鍵因素。

當這個機制運作正常時,瘦素和其他分泌物會傳達訊息到主管食慾的大腦區域,讓你知道已經吃飽了,不需要再吃其他食物。相反的,如果這個機制的運作失常,你的大腦就會阻斷瘦素發出的訊息,使你即使吃了足夠的食物,都不會有飽的感覺。艾隆把這種失常的情形稱為「飽足抵抗性」(fullness resistance)。

如果因控制體重的生理機能失常而產生「飽足抵抗性」,無論你的意志力有多強,你的大腦卻永遠接受不到「飽」的訊息,自然而然會吃得過量,體重也必然失控。因此,要瘦身成功,首先必須使這種生理機制恢復正常,使大腦能接受瘦素和其他分泌物的訊息,在吃了適量的食物後就有飽的感覺,體重也就能順理成章地受到控制。

艾隆說,恢復體重控制生理機能的正常運作其實並不困難,只要實踐三個簡單的策略,減肥就能十拿九穩。

第一個重要的策略是,早餐一定要吃得好。許多人誤以為只要靠意志力少吃東西,就可以減輕體重,甚至連早餐都可以略過。這種作法無異於殺雞取卵,讓主管食慾的大腦區域運作失常。若干研究顯示,早餐吃得好的人不僅瘦身成功率大增,而且能長期保持戰果,不至於使體重回彈。

早餐吃什麼才算「吃得好」,艾隆說,早餐要吃含瘦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雞蛋的蛋白和低脂乳酪(low-fat cheese),這種食物經飽,整天也會吃得少些。一般人早餐常吃碳水化合物(澱粉)豐富的食物,例如鬆糕(muffin)、圈餅(bagel)、土司麵包等,會使你整天的食慾大增。

   

第二個重要策略是,先吃經飽的食物,後吃發胖的食物。所謂「經飽的食物」(filling food),是那些能夠自然而然抑制食慾的食物,包括富含瘦蛋白質的食物、卡路里含量低的食物、高營養而低熱量食物(high-volume food,如蔬菜水果)、以及消化緩慢的食物。

   

與經飽食物相反的是「發胖的食物」(fattening food),這類食物會刺激食慾,使大腦接受到需要再吃東西的訊息。

碳水化合物消化得極快,是標準的發胖食物。其他發胖食物還包括高卡路里食物、高脂肪食物、糖分、以及空的卡路里食物(empty-calorie),亦即高卡路里而低營養的食物,如漢堡。

艾隆說,如果你養成習慣,先吃「經飽的食物」,很容易就能吃得少些,因為你的大腦已經接收到「飽」的訊息,很自然就會少吃、甚至不吃「發胖的食物」。相反的,發胖的食物不會對大腦發出「飽訊」,如果先吃這種食物,要把肚子吃撐了才覺得飽,自然容易發胖。

 

第三個策略是,養成寫「飲食日記」的習慣。準備一個記事本,把每一個你吃下的食物和吃的時間記錄下來,至少要實行一個月。同時,要寫下你吃東西時是處於怎麼樣的情緒,以及吃東西之前感覺有多麼饑餓,這可以幫助你瞭解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勾起食慾,從而改變飲食習慣。

艾隆認為,寫「飲食日記」是最有效的減肥工具,不僅能追蹤你吃進肚子裡的食物,而且在你吃每一樣東西時,都會讓你考慮是什麼食物,以及會不會妨礙你控制體重的生理機制。

艾隆說,想要控制體重的人,必須先要建立正確的觀念,應把肥胖視為疾病,需要有正確治療方法,而不是一味自責,只想用毅力來堅持。上述三個策略,就是從肥胖的生理因素著手,從根本上改變肥胖的原因。艾隆說,除了這三個策略之外,還可能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有些藥物、宿疾、和睡眠失常都會增加體重,應先解決這些問題,減肥才有勝算。(周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