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電位法 幼童可矯正側彎

2009021116:38
 
台北榮民總醫院以誘發電位技術輔助脊椎手術,替一名一歲半女娃矯正脊椎側彎,創下台灣最小病患手術的紀錄。

一歲半的陳小妹,是雙胞胎中的姊姊,祖母幫她們洗澡時,發現兩人的「龍骨」不太一樣,姊姊的看起來比較彎,於是帶到醫院做X光檢查,果然發現陳小妹第十一胸椎是三角形,而非一般人的正方形,導致脊椎側彎。

台北榮總兒童骨科主治醫師奉季光說,傳統脊椎側彎手術,會有所謂「清醒測試」。

「清醒測試」是當骨科醫師完成單側脊椎矯正後,必須在指定時間內,把病患喚醒,請病患動動腳趾頭,瞭解神經傳導功能,然後再讓病患睡著,繼續後續手術。

但此時往往是醫師壓力最大的時候,一方面必須確保叫醒後的病患不會亂動,台北榮總麻醉科主治醫師陳品堂說:「曾有醫院發生病患因過於驚慌掉到床下的狀況」,或出現氣管內管出血,甚至空氣栓塞的後遺症。

而年紀較小的脊椎側彎病患,也不易執行清醒測試。

奉季光指出,有醫院會建議病患,等到青少年再開刀,但脊椎側彎可能變得更嚴重,小時候兩節脊椎彎曲不管它,青少年時已變成十節彎曲,本來5公分的傷口,必須拉長為10公分。

台北榮總引進的誘發電位儀器,在脊椎側彎手術前檢查,及手術中監測體感覺及運動神經的訊息傳導,確保手術中病患的神經傳導沒受傷害,不必喚醒病患,也避免病患術後癱瘓的風險。

台北榮總團隊在幫小女娃進行手術時,使用誘發電位同步監控。當神經系統接受刺激時,會有電氣活動的改變,儀器上就會出現波形變化。醫師在手術當下,看著波形變化,就能夠得知受術者的神經是否被傷害,醫師便能立即做出反應。

台北榮總去年共做了12例誘發電位輔助脊椎手術,其中9例10多歲,兩例4到5歲,一例就是陳小妹。

奉季光說,這類技術手術時間長,需8到9小時,不過能讓病人獲得較好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