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過度 易患骨鬆

2009013023:42

     

骨科醫生經常用「沉默病」來比喻「骨質疏鬆」,這是因為骨質疏鬆早期沒什麼症狀,隨著病情加重,漸漸才出現全身沒勁、腰酸背痛等不適感,然後才會有骨頭疼痛、身高變矮、掉牙、駝背等明顯的骨質疏鬆症狀。

長沙晚報報導,湖南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黃象望表示,資料統計,45歲以上的女性,近三分之一患有輕重不同的骨質疏鬆症;而75歲以上的女性,其患病率高達90%以上。專家認為,骨質疏鬆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年輕女性如果過度盲目減肥,也容易導致骨質疏鬆。

骨骼強壯離不開體重的作用,失重會發生快速骨丟失。體重與骨質疏鬆之間成反比,體重越輕,患骨質疏鬆的風險越大,與骨質疏鬆有關的髖部、脊椎、腕部骨折的發生率也越高。

長期抑鬱 骨密度低

臨床發現,長期精神抑鬱的女性,其骨密度明顯低於同齡健康的女性。還有久坐缺乏運動的人,如長期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出租車司機或長途車司機等,由於職業的限制,戶外活動和運動量都很少,不但會使維生素D的合成降低,也容易患骨質疏鬆。

黃象望說,資料顯示,每天攝入300mg以上咖啡的女性,骨質流失量明顯高於攝入不足300mg的女性。每天都吃巧克力的女性,比每周吃不到1次巧克力的女性骨密度低,特別是髖骨、頸骨、脛骨和跟骨的骨密度也低。這可能與巧克力中含有能減少鈣吸收的草酸酯和影響鈣代謝的糖有關。

停經後的婦女,由於雌激素活性的降低,患病率隨之迅速增加,骨折發生率也急劇上升。所以,專家告誡中老年人,切不可在思想上忽視骨質疏鬆的發生。

報導說,骨質疏鬆檢測的最好辦法是測量骨密度,這是一種無損傷、無痛苦的檢測方法,醫生根據所測的數值,可以診斷出是骨量減少,還是骨質疏鬆。在無條件做骨密度測定時,可根據其危險因素(如停經後、胃腸疾病、缺少活動、甲狀腺亢進、糖尿病等)來判斷是否患有其病。預防該病發生,應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因為此時骨的形成速度大於分解速度,是一個累積的階段,青少年期就要樹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

應保持足夠的體育鍛鍊,從食品中補充鈣質,擴展食物種類,多食含鈣食物,如菠菜、韭菜、蘑菇、動物肝腦、魚類、骨湯、牛奶等。其次,是補充維生素D,多曬太陽促進鈣質吸收;對停經後的女性,還可採用激素替代療法,補充雌激素,防止骨量丟失。

有人認為骨質疏鬆就是缺鈣,治療的辦法就是補鈣,這個觀點是片面的。骨質疏鬆很多時候是由於體內維生素D的流失,而要預防,一方面應食用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戶外活動。單純補鈣補得越多,鈣流失得越快,骨質疏鬆的症狀也會越來越嚴重。